新聞中心
News Center“我們需要檢測出電池的容量、循環性能等特征。”在暉陽(貴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實驗室內,實驗員韋劍將準備好的極片轉移到手套控制箱內,并用絕緣鑷子將測試極片、墊片、彈簧片等依次置于隔膜上層,以檢測該款電池的性能。
這樣的實驗室,暉陽新能源有8個,每個實驗室承擔著不同任務。“形貌分析、顆粒度檢測、容量測試……每一個實驗步驟,我們每天都要重復數百次,力爭在每一次的數據分析后使產品性能達到最優。”該公司分析室主管楊潤說。
而一次次重復的背后,是該公司對創新研發和專利技術的不斷突破。作為一家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發、生產與銷售的技術驅動型企業,創立僅2年多,暉陽新能源一邊“kaiyun體育全站 Kaiyun登錄網頁狂卷技術”,一邊“爆破需求”,以科技創kaiyun體育全站 Kaiyun登錄網頁新和產業化落地,為貴州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注入了一股勃勃生機。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累計投入研發經費3000余萬元,申報國內外專利61項(國際專利3項、國內專利58項),獲得27項授權(1項國際專利、6項高價值專利)。
2022年初,面對福建某頭部企業拋出的超越市場現有產品極限的新需求,該公司用1年時間給出了很有說服力的答案。
“我們通過資深人士組成精銳團隊進行技術攻關,從小試、中試到量產供貨,不僅實現了客戶的新需求和打破行業內性能紀錄,還將這份創新成果形成了核心專利,命名為‘一種高首次效率石墨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專利產業化實施’,并成為向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沖刺的‘一種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暢銷產品核心專利族群。”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胡文良說。
在此項專利的“帶動”下,目前已衍生出5項原材料開發,推進了3款分支系列產品進入小試、中試階段,其中1款產品已實現量產供貨。此外,該公司還將此專利與負極復合材料的制備與配套的處理技術相關聯,持續加大對公司10余項技術的防御性專利申請,成功構建了專利池,有效避免了侵權風險。
憑借此項專利技術,2022年,暉陽新能源被列入“2022貴州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668號”和貴州省30家準上市種子企業,并于2023年7月通過寧德時代驗廠,躋身中國十五大負極材料供應商之列。“目前,我們的配套技術經無形資產評估經濟價值已超1億元。”胡文良說。
專利技術為暉陽新能源帶來的“富貴”不止如此。2023年,僅憑高首效一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項專利及其配套的7項專利,經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陽分行評估后,就獲得5000萬元的質押融資授信。截至2023年12月,此項專利為公司帶來的銷售額累計超3000萬元,且還將持續增長。僅福建某頭部企業一家,2024年4月鋰離子負極材料的供貨量就達1800噸。
近年來,在暉陽新能源創始人胡海平帶領下,一支60余人的研發團隊不斷圍繞產業前沿需求立項攻關,成功研發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復合石墨以及軟炭、硬炭、硅碳等領域的多種新型負極材料,并以先進設備為依托,持續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實現了在負極材料領域的持續深耕,成為贏得眾多巨頭招標的黑馬企業。
在我省“六大產業基地”中,有很多像暉陽新能源一樣的企業,正憑借著專利技術打通了一條良性循環的“知產”之路。
截至去年底,全省有效發明專利22058件,屬于新型工業化“六大產業基地”的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為9352件,其中,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為295件。
“暉陽將堅持科技創新,不斷研發市場潛力大、社會效益強的核心專利,為貴州新能源產業建設不斷注入新活力,讓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不斷涌現‘新知識’。”胡文良說。(記者 鮑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