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2025年1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推動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和調用水平,有效支撐新能源消納利用。
鈦媒體APP梳理發現,這是電力領域兩大主管部門自2021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明確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后,首次出臺專門聚焦電力系統調節問題的實施方案。而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調節器和潤滑劑、新能源消納的“最佳拍檔”,新型儲能也成了實施方案中的主角。
2018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曾聯合印發被稱為“我國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第一份產業政策性文件”的《關于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指導意見》,彼時,雖然“雙碳”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概念、規劃尚未出臺,但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增加清潔電力供應已成為重點,中央也分階段設定了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的目標。與此同時,傳統電力系統調節靈活性欠缺、電網調度運行方式僵化等問題暴露,新能源消納成為難題,部分大舉上馬裝機的地區出現了較嚴重的棄風、棄光和棄水問題。不過,在當時的政策中,仍以傳統的負荷側、電源側、電網側進行劃分,電源側首要的是實施火電靈活性提升工程以及以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為主推進各類靈活調節電源建設。作為彼時還不成熟的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推動新型儲能技術發展及應用排在最末位置。在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的存在感也相對較低。
近年來,以鋰電為主的新型儲能技術快速發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張,尤其自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出臺《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后,該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底,我國累計建成新型儲能已超過6000萬千瓦,2023年、2024年的新增裝機連續突破2000萬千瓦,其中2023年同比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增速高達260%,2024年也在較高平臺上繼續保持了至少50%的增長。
不過,新能源發電裝機的增長同樣迅猛,2024年中,我國風電、光伏裝機量歷史性地超過了煤電,百兆瓦級大型電站占比提升到了近60%的水平,但風電、光伏的社會發電量占比僅20%左右,增速遠遜于裝機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武強曾指出,經濟社會發展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裝機量,而是發電量,如果電量調節保障能力無法及時跟進,現今大舉上馬的新能源裝機就是未來的極大浪費。與此同時,新型儲能的利用率、實際效用和裝機的增速同樣存在不匹配的問題,如何讓新型儲能更好發揮作用,切實解決新能源消納難問題,提升綠色電力的發電能力和占比,成為關鍵問題。
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解困新能源消納是個系統性工程,作為《實施方案》的前序重要政策,2024年2月出臺的《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就曾設定“到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提升,保障新型儲能市場化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建成,支撐全國新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20%以上、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等目標。對比來看,《實施方案》對2027年目標細化規定為“通過調節能力的建設優化,支撐2025—2027年年均新增2億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納利用,全國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前者將占比轉化為實際數字,根據政策,后續也將落實到各地;后者的調整則是依據2024年6月國家能源局在《關于做好新能源消納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中,將風電、光伏的利用率限制放寬至90%的相關規定,業內普遍認為,這一數字更符合實際情況,能夠在保障合理利用率的情況下進一步刺激新能源發展。
對于新型儲能,《指導意見》以電網側為出發點,要求推進儲能能力建設,優化電力輸、配環節新型儲能發展規模和布局,發展用戶側新型儲能,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多元化協調發展。此后國家能源局還印發了《關于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的利用。而在《實施方案》的另一大重要依據,2024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聯合發布的《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行動為該方案九大行動之一)中,也提及“改造升級一批已配置新型儲能但未有效利用的新能源電站,建設一批提升電力供應保障能力的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建設一批共享儲能電站”“探索應用一批新型儲能技術”等要求。
在《實施方案》中,對新型儲能接下來的發展則進行了更為全面、細致的部署。而對于此前行業最關注的“建什么、怎么用”的問題,《實施方案》提出:造或建設一批調度機構統一調度的新型儲能電站。推動具備條件的存量新能源配建儲能實施改造,由電力調度機構統一調度運行,提升調用水平。在統籌安排各類調節資源建設規模基礎上,結合系統供電保障和安全穩定運行需要,優化選擇適宜新型儲能技術,高質量建設一批技術先進、發揮功效的新型儲能電站。提升新型儲能調用水平。電力調度機構應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新型儲能調度運行細則,明確新型儲能的調度關系。優化新型儲能調度運行,發揮移峰填谷和頂峰發電作用,增強本地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實現應用盡用。在新能源消納困難時段優先調度新型儲能,實現日內應調盡調,減少棄風棄光。
此外,對于產業、資本聚焦的市場機制問題,《實施方案》延續了2024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等電改重要政策的基調,要求各主責單位評估提報建立完善體現靈活調節價值的市場體系和價格機制,包括但不限于新型儲能及各類調節資源是否具有獨立市場主體地位、峰谷價差情況、輔助服務市場總體費用及分攤情況、是否開展容量補償試點、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現狀及后續工作計劃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首席技術專家饒宏表示,新型儲能建設周期短、布局靈活、響應速度快,目前已形成規模化發展態勢,未來有望能夠在電力系統調節、促進新能源消納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同時,他也曾提出,新型儲能目前仍面臨技術發展路線不夠明確、盈利模式不完善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