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近年來,我國能源領域發展成就亮眼,供能結構持續優化,在減排增效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新型儲能技術、風光發電等新興領域蓬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正朝著綠色、低碳的方向加速推進。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國累計核發綠證35.51億個。其中,風電13.23億個,占37.25%;太陽能發電6.81億個,占19.18%;常規水電12.77億個,占35.97%;生物質發電2.64億個,占7.44%;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567萬個,占0.16%。
此前印發的《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與升級實施方案》提出,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從推進火電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風電設備更新和循環利用,以及清潔取暖設備更新改造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加快火電數字化設計建造和智能化升級”,以提升火電設備的運行效率和環保性能;“提升配電網承載力,滿足分布式新能源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以適應新能源接入和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的快速增長……
在全國各地,能源領域設備更新的“綠色”浪潮正席卷而來。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不斷涌現,為能源產業的提質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河北,智能微電網技術正在被廣泛應用,通過集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儲能系統等多種能源,實現了能源的互補和優化配置,不僅解決了偏遠地區用電難的問題,更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綠色發展;在浙江,當地企業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水制氫,并將氫氣用于燃料電池汽車和氫能發電等領域,實現了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在福建,當地通過建設智能電網,實現了對電力供應的精準調度和優化配置,提高了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在推動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傳統能源仍然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吉臻表示,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是能源轉型的重要內容。未來,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煤炭對新能源的靈活支撐作用不會改變。因此,在實現增效超凈排放和靈活性改造的基礎之上,仍然需要大力發展煤炭產業。
業內專家建議,在推動能源轉型的過程中,要堅持市場為主、統籌聯動,堅持先立后破、穩步推進,堅持鼓勵先進、淘汰落后,堅持標準引領、有序提升。
近年來,節能減排成為企業發展的“潮流”。不少企業突破關鍵技術,積極契合“雙碳”目標,采取了一系列能源轉型措施。
在湖北武漢,某產業園區充分利用屋頂和空地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和余電上網;在廣西南寧,一家企業通過采用高效節能的生產設備和工藝,積極推廣綠色供應鏈和循環經濟模式,推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綠色發展,實現了能耗的大幅降低;在海南海口,當地港口積極推廣岸電技術和清潔能源船舶,建設了綠色物流園區和智能倉儲系統,減少了船舶靠港期間的碳排放,同時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
更新改造不僅可以提升設備的能效和環保性能,還能推動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能源轉型是全球能源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同時也是推動全球能源行業綠色發展的核心動力。”業內專家表示,技術創新在推動能源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特別是在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水平開發等領域,技術創新更是不可或缺。
國際合作在應對能源轉型挑戰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上述專家表示,全球能源格局的調整和轉型,需要各國加強能源政策協調和深化合作,共同應對能源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轉型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實習生李想對本文亦有貢獻)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于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