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1月2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國資委負責同志等介紹2023年省屬企業運行情況。
2023年末,山東能源資產總額突破1萬億元,企業在盈利能力方面具有典型性。山東能源副總經理張若祥介紹,2023年,面對宏觀經濟復蘇乏力、主導產品市場跌宕起伏等艱巨考驗,山東能源全力抓好強黨建、攻主業、深改革、控風險、穩增長、爭一流、走在前“七件大事”,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良好態勢,主要表現為“五個提升、四個增強”。
“五個提升”:一是規模效益實現新提升,完成營業收入8520億元,同比增長2.94%;年末資產總額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5.34%,躋身“萬億資產企業”行列。二是經營質量實現新提升,在煤炭、化工等主要產品價格下行的情況下,創新開展“兩增三降四提升”活動,實現降本增收創效313億元,完成利潤總額360億元以上,效益總額指標處于省屬企業首位;凈資產收益率、經營現金比率、研發投入強度分別為9.38%、20.29%、3.09%,處于行業優秀水平。三是資產證券化水平實現新提升,堅持實體產業與資本運營雙輪驅動,投資122.5億元取得齊翔集團控制權;實施復興項目,將優開云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質煤炭、煤化工資產注入兗礦能源,形成“6家主板、1家科創板、4家新三板”上市格局,資產證券化率由聯合重組時的36%提升至75%。四是行業地位實現新提升,位居中國能源企業500強第5位、中國500強第22位、中國跨國公司100大第25位、世界500強第72位,綜合競爭力、行業影響力、市場美譽度大幅躍升。五是社會責任實現新提升,上繳稅費518億元、國有資本特別收益69.7億元,社會貢獻總額1313億元。省內外保供電煤4818萬噸,建成1650萬噸煤炭儲備能力。簽約高校畢業生3445人、變招工為招生1531人,連續三年獲評“山東社會責任企業”。
“四個增強”:一是傳統產業實力持續增強。加速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建成9處首批國家智能化示范煤礦(占全國的21%)、120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開采產量達86%;煤炭產量2.7億噸、位居全國第三。魯南高端化工園區己內酰胺、聚甲醛項目有序推進,積極參與我省重大項目—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聊城祥光、新泰電廠開工建 開云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設,魯西電廠實現商運,盛魯電廠向省內輸電116億千瓦時。二是新興產業潛力持續增強。推動風光儲氫、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渤中海上風電項目高效推進,運營及在建裝機規模268萬千瓦。新材料鈣基產業園全面啟動,建成山東玻纖30萬噸高性能智造工程。營貿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焦炭、硅煤貿易商。三是增量發展動力持續增強。聚焦新舊動能轉換、能源安全供應、產業轉型升級,加大投資力度,完成投資246億元,建設魯西智慧制造園區、泰安港公鐵水聯運物流園等86個項目,年新增煤炭產能920萬噸、新能源指標615萬千瓦。四是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煤液化氣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通過科技部重組評審;與華為共建人工智能訓練中心,實現盤古大模型在礦山行業首次商用。投入研發資金80億元,承擔國家和省級重點研發計劃4項,榮獲省級及以上科學技術獎107余項,推動創新勢能轉化為發展勢能。
下步,山東能源集團將圍繞塑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優勢,錨定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深入開展國企改革、重組融合、產融結合、人力資源、風險防控“五個深化提升年”活動,調優區域布局、投資結構和資產結構,提升“一利五率”指標質量,系統防范安全、環保、穩定風險,確保2024年營業收入8000億元以上,爭當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頂梁柱”“壓艙石”。(張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