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中国)官方网站

開云 (中國體育) -官方網站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中能財經2024新能源工作怎么干?能源工作會釋放重要信號

更新時間:2024-01-28 點擊次數:

  年九項重點任務。其中,大力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等多項內容涉及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躍升發展。本期中能財報整理相關內容,并結合

  “加強統籌謀劃和政策支持,保持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良好勢頭,繼續厚植綠色發展的底色底蘊。”

  2024年,我國將加快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第二批、第三批項目建設,有序推動項目建成投產,以實現全國風電光伏新增裝機2億千瓦左右。同時,推動風電光伏高質量躍升發展,積極穩妥推動海上風電開發建設,啟動全國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普查,穩步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發展。

  2023年,我國持續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扎實有序推進新能源基地、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引導風電、光伏發電行業發展不斷實現新突破。

  前11月,全國風電年度新增裝機4139萬千瓦,光伏年度新增裝機16388萬千瓦,在電力新增裝機中的主體地位更加穩固。截至2023年11月底,風電累計裝機規模41283萬千瓦,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55762萬千瓦,預計到年底風光總裝機突破10億千瓦,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持續加快。

  能源利用情況持續向好。前三季度,全國風電發電量63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全國風電平均利用率97.1%、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全國光伏發電量43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3%,光伏發電利用率98.3%,同比提升0.3個百分點。總的來看,風電光伏發電量已超過同期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突破15%。

  大型風光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截至目前,我國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已建成并網4516萬千瓦,第二批、第三批已核準超過5000萬千瓦,并已陸續開工建設,為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持續增長提供更多確定性。

  戶用分布式光伏增速亮眼。2023年年前9月,我國戶用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網容量3297.7萬千瓦,超過同期光伏發電新增總容量的四分之一,約為2022年全國戶用分布式光伏年度新增裝機的1.3倍。截至2023年年9月底,全國戶用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助推我國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超5億千瓦。目前,我國農村地區戶用分布式光伏累計安裝戶數已超過500萬戶,帶動有效投資超5000億元。

  “要持續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大力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助力完成‘雙碳’目標任務。”

  未來一段時間,打造“新能源+”模式,加快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推進新能源與調節性電源的多能互補,推廣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模式,強化清潔能源資源評估和功率預測技術研究,延長預測周期、提升準確性、完善調度運行輔助決策功能,深化極端天氣下功率預測技術研究,加強源荷互動,打造源網荷儲聚合體。深度融合長時間尺度新能源資源評估和功率預測、智慧調控、新型儲能等技術應用,推動系統友好型“新能源+儲能”電站建設,實現新能源與儲能協調運行,大幅提升發電效率和可靠出力水平。

  2023年以來,我國從擴大裝機規模、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等方面多措并舉,大力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為加快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風光行業保持大規模、高比例發展態勢。風電、光伏發電行業連續多年年度新增裝機超1億千瓦,累計裝機突破10億千瓦,年發電量已超過同期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突破15%。“十四五”以來,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年均提高0.8個百分點,新增能源消費量中,近40%來自非化石能源。

  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持續提升。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抽水蓄能規劃建設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合理規劃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可為新能源大規模接入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有效支撐,有利于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高質量發展”。同時,組織開展抽水蓄能發展需求論證,有序開展新增項目納規工作。

  加快條件成熟的大型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引導新型儲能多元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2023年發布儲能相關政策420余項,探索開展新型儲能價格形開云網址 kaiyun官方入口成機制研究,統籌推動新能源領域標準制修訂,推動市場機制、價格機制和運行機制日漸完善,加快推動儲能行業從商業化發展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預計2023年新型儲能新增裝機有望達到15~20吉瓦,超過過去10年的總和。

  “瞄準能源科技自立自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著力推動科技與產業融通銜接,扎實開展能源標準化工作,提升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水平,著力打造能源科技創新高地。”

  2024年,我國將持續加大風光行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并推動風光等新能源行業實現高質量躍升發展。

  例如,結合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重點采用轉換效率高的新技術、光伏除塵節水新技術、適用于基地電力外送的新型儲能等,積極推動先進技術創新應用,為進一步加快風光資源富集區的綠色能源發展奠定基礎。

  針對當前行業關注的風光退役組件設備迭代升級問題,加快開展退役風電機組整機回收與再利用工藝研究,組織相關科研機構、高校、風電制造企業、開發企業聯合攻關回收技術難點,加快新型材料和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回收技術創新發展。

  2023年以來,我國聚焦風光行業技術革新,圍繞深遠海技術突破、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光伏前沿技術規模化等方面持續深入技術研發,推動行業發展不斷實現新突破。

  風電行業,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8兆瓦海上風電機型下線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投入商業化運營,漂浮式風機實現零的突破,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成功并網,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95%以上,主軸軸承國產化替代取得重大突破。當前,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風電創新基礎設施體系,并在加緊建設可以支撐前瞻性、引領性創新的配套基礎設施,為全產業鏈創新提供了關鍵支撐。

  下一階段,國家能源局將聚焦重點任務,持續加快推動綠色電力消費發展。一是統籌完善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形成機制,健全適應高比例新能源市場體系,有效形成新能源電能價值,并開展綠證收益合理分配研究。二是推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完善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和核查技術規范體系。三是進一步研究綠證與碳市場的銜接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預計全年核發綠證約1.76億個,綠電交易量累計達到約611億千瓦時,分別是2022年的7.8倍和10.5倍,綠電綠證交易規模穩步擴大。

  自2021年9月綠電交易試點工作啟動以來,短短幾年間,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品種日益豐富、方式不斷創新、規模持續擴大。

  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門推動多個相關文件扎實落地,支撐供需兩側潛力加快釋放。

  其中,《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明確綠證是我國認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消費的唯一憑證,將綠證核發范圍從陸上風電和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擴展到全國風電(含分散式風電和海上風電)、太陽能發電(含分布式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常規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已建檔立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生產的全部電量,基本實現了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全面覆蓋,進一步激發綠證交易市場活力。《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分布式新能源裝機占比較高的地區推動分布式新能源上網電量參與市場,綠電交易納入中長期交易統一規范管理。同時,圍繞2023年電力市場交易的開展,《關于做好2023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的通知》明確,完善綠電價格形成機制,鼓勵電力用戶與新能源企業簽訂年度及以上的綠電交易合同,加強綠電交易與綠證交易銜接;完善新能源合同市場化調整機制,豐富市場主體調整合同偏差手段。

  當前,我國能源領域已形成綠證交易、綠電交易及碳市場交易三種機制并行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交易格局,有力支撐我國綠電消費水平持續提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步伐不斷加快。同時,我國綠證已獲得國際RE100組織認可,交易活躍度持續提升。

  截至12月28日當周,n型硅料價格成交區間在6.7~7萬元/噸,成交均價為6.78萬元/噸,環比持平;單晶致密料價格成交區間在5.6~6萬元/噸,成交均價5.83萬元/噸,環比下降2.02%。本周n型價格堅挺,p型價格持續走低,且p型硅料內部價格分化情況逐漸顯現。預計2024年一季度,市場需求或將步入低迷階段,持續下跌的價格將逐步影響市場供應。隨著市場供需關系的調整以及企業應對策略的實施,多晶硅市場未來走勢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中能財經2024新能源工作怎么干?能源工作會釋放重要信號(圖1)

  光伏方陣用地不得占用耕地。11月14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明確,光伏方陣用地不得占用耕地,占用其他農用地的,應根據實際合理控制,節約集約用地,盡量避免對生態和農業生產造成影響。光伏方陣用地不得改變地表形態,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及后續開展的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底版,依法依規進行管理。光伏方陣用地實行用地備案,不需按非農建設用地審批。

  湖北2030年風光裝機將達4000萬千瓦。12月2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湖南省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到2030年,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裝機成為發電裝機主體。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裝機成為發電裝機主體。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4000萬千瓦,約為2022年裝機規模的2.7倍,電源結構加速清潔化,省內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36%。

  國內首個半潛式海上光伏發電平臺正式投入使用。11月22日,國內首個半潛式海上光伏發電平臺在山東煙臺附近海面上投入使用。這一平臺裝機總容量達400千瓦,配置4個浮體方陣,可在浪高6.5米、風速每秒34米、4.6米潮差的開闊性海域安全運行。據了解,目前,該半潛式裝備作為示范項目,供電給附近海域的海上科研基地,每小時最高發電量達400千瓦時。

  我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開工建設。12月1日,我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于福建開工建設。該基地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及可再生能源并網全國重點實驗室重要組成部分,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投資建設,計劃于2024年整體建成投運。其包括陸上檢測中心和試驗風電場兩部分,主要可用于開展風電機組全尺寸地面試驗六自由度加載、超大容量復雜電網模擬、超長葉片雙軸高頻加載試驗及科學研究,有力提升我國海上風電基礎研究和試驗能力。

  國內規模最大高原山地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建成投產。12月23日,伴隨中國大唐云南文山錦屏西風電項目86萬千瓦風電機組并網發電,總裝機規模110.3萬千瓦的國內規模最大高原山地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建成投產。該基地所處位置平均海拔2210米,總機 開云網址 kaiyun官方入口位數310個,配套新建220千伏升壓站兩座、改擴建220千伏升壓站一座。投產后,每年可生產26億千瓦時綠色電能,按照家庭年用電量2400千瓦時核算,可為108萬戶家庭提供一年用電量。

  我國單體規模最大漂浮式光伏電站全容量并網。12月27日,我國單體規模最大的漂浮式光伏電站——安徽阜陽南部風光電基地水面漂浮式光伏電站實現全容量并網。該電站總裝機容量65萬千瓦,由122個超大型光伏矩陣構成,共包含光伏組件120萬塊,同時也是我國綜合利用采煤沉陷區閑置水面最多的水面漂浮式光伏電站。其年平均發電量約7億千瓦時,對構建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水域生態系統、促進長三角能源結構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全球首個商用兆瓦級鈣鈦礦地面光伏項目并網。11月29日,全球首個商用兆瓦級鈣鈦礦地面光伏項目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庫布其沙漠腹地成功并網。該項目裝機容量1兆瓦,占地40畝,共安裝鈣鈦礦光伏組件11200塊,依托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配套建設。其成功并網,將積極推動鈣鈦礦光伏組件的應用和發展,為進一步推廣鈣鈦礦組件商業應用提供可靠數據支撐。責任編輯:楊娜

m 金年会 金字招牌信誉至上·(中国)官方网站金年会 金字招牌信誉至上·(中国)官方网站金年会·(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