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杜燕飛)日前,在2024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年度大會上,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發布的《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從電力供需形勢和未來常規電源發展來看,加強電力供應體系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點任務,新型儲能將成為電力供應保障性支撐體系建設的重要補充。
《報告》顯示,2023年以來,我國新型儲能規模快速增長,各類技術多元發展,創新示范應用陸續落地,產業發展不斷完善,標準體系日益健全,政策體系逐步形成。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8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裝機規模,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提前兩年完成規劃目標。其中,2023年全年新增裝機約2270萬千瓦/4878萬千瓦時,較2022年底增長約260%。
《報告》認為,作為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重要手段,預計在“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間,新型儲能可憑借建設周期短、布局靈活、暫態調節能力強等優勢,成為應對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和消納的重要手段。從技術路線來看,預計未來以儲能時長kaiyun體育全站 Kaiyun登錄網頁4小時及以上的長時儲能將成為儲能行業發展的主力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新型儲能產業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成山表示,過去一年,我國新型儲能產業蓬勃發展,技術多元化趨勢明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能力不斷增強。
王成山表示,建議加大科研投入,推動跨學科融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新型儲能技術的綜合性能和經濟性;加強產業鏈協同,推動新型儲能技術與風光發電、電動汽車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良好局面;結合市場需求,開發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推動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創新應用,促進發揮多元價值;建立多學科交叉的儲能人才教育體系,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新型儲能發展提供人才基礎和創新支撐。
“建議強化創新驅動,推動新型儲能技術迭代升級,聚焦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產業孵化,為技術持續進步提供人才保障;強化綠色低碳,推進綠色環保的儲能體系建設,推動建立綠色儲能標準體系,加強對綠色儲能項目認證與推廣,激發更多綠色技術創新與應用;強化數字智慧,提升新型儲能系統集成與運營效率,推動儲能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升維;強化共享融合,增強企業間在信息、技術、產品、服務、管理上的共享,改善新型儲能項目落地實施的發展環境。”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理事長宋海良說。
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王連香)據交通運輸部微信公眾號消息,2024年端午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63761.6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長9.4%。 其中,鐵路發送旅客4604.7萬人次,日均1534.9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18.6%,比2022年同期增長154.4%,比2023年同期增長5.1%。…
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孫博洋)記者從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簡稱中消會)了解到,為了確保電動自行車的質量安全以及使用情況得到全面的評估,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正在組織調查收集電動自行車生產和流通企業人員、消費者群體對于電動自行車在安全性、耐用性以及使用滿意度方面的相關信息。該調查以網絡問卷形式進行,依托中消會等單位,面向社會公開發布。…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于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