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溫馨提示:PGSGE2023已于會后不到9個月實現EI和Scopus雙檢索。本屆PGSGE2024將沿用上一屆出版社,以上見刊檢索時間可供參考,見刊檢索時間以最終實際結果為準。
【高錄用穩檢索】第三屆能源動力與控制工程國際學術會議(EPECE 2024)
2024年第四屆電網系統與綠色能源國際學術會議(PGSGE 2024)召開,先更改為線日如期舉行。本次會議旨在鼓勵來自能源電網研究領域前沿的信息交流,連接中國和世界最先進的學術資源,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產業解決方案,匯集人才、技術和資本,推動發展。為從事綠色能源與電網系統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技術研發人員提供一個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術,了解學術發展趨勢,拓寬研究思路,加強學術研究和探討,促進學術成果產業化合作的平臺。大會誠邀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及其他相關人員參會交流。
Mohan Lal Kolhe博士是挪威阿格德大學工程與科學學院智能電網和可再生能源專業的正教授。他是一名領先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專家,擁有30年的國際學術經驗,此前曾在世界知名大學擔任學術職位,如倫敦大學學院(英國/澳大利亞),鄧迪大學(英國);于韋斯屈萊大學(芬蘭);加拿大QC氫研究所;等。此外,他還是南澳大利亞政府第一個可再生能源委員會的成員(2009-2011),并致力于制定可再生能源政策。Kolhe教授是許多著名國際研究委員會(例如,歐洲委員會:伊拉斯謨+高等教育-國際能力建設,倫敦皇家學會(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 UK),塞浦路斯研究基金會等)的專家評估員。此外,許多國際組織曾邀請他發表主題演講、專家講座、研討會等。他也是多個學術推廣委員會的成員。Kolhe教授在可持續能源系統方面的工作成功地獲得了著名研究委員會(如挪威研究委員會、歐盟、EPSRC、BBSRC、NRP等)的競爭性研究資助。他在能源系統方面的研究工作已被斯坦福大學2020年、2021年矩陣評為全球前2%的科學家。他是該領域國際公認的先驅,其發表的前10篇論文平均引用次數超過175次。
1974年畢業于土耳其安卡拉大學物理系,獲土耳其迪亞巴克爾迪克爾大學博士學位。1986-1987年在英國薩里大學攻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形狀記憶合金。1975年至1980年,他在迪克爾大學擔任研究助理,1980年轉到菲拉特大學。他于1996年成為教授,在經歷了45年的學術生涯后,因67歲的年齡限制而退休。在國際、國內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他參加了120多個國際和國家級別的會議和專題討論會,擔任全體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發言人,主題發言人,特邀演講者,演講者或海報主持人。他在其中一些活動中擔任項目主席或會議主席/聯合主席。特別是,他在過去六年中(2014年至2019年)參加了由不同公司在不同國家組織的60多個會議,擔任演講者,主題演講者和會議聯合主席。此外,他于2019年11月底退休,并在2020年和2022年退休后的三年(冠狀病毒爆發)期間,在120多場虛擬/網絡研討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全體會議。1999年至2004年,他擔任Firat University自然與應用科學研究生院董事。指導博士論文5篇,碩士論文3篇。他也是許多會議的技術委員會成員。他和他的實驗小組獲得了證書,以表彰他對粉末衍射文件2000年版的兩種模式的重大貢獻。
博士生導師,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中北大學首屆杰出青年、山西省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山西省高校優秀班主任。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電氣工程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浙江-白俄羅斯“水利水電安全監測智能化裝備與系統‘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主任。近年來,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Optics Express、Scientific Reports、Applied Physics B、Optics Communication、Chinese Physics B等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00余篇;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6項,實現成果轉化15項;參與出版學術專著1部(科學出版社),主編教材2部(中國化工出版社)。獲山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2022年),山西省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省部級項目20余項,作為子課題負責人主持科技部“國家重大研究計劃”1項;參研國家973前期研究專項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參研其它省部級項目20余項。
王果,女,博士,教授、博士Kaiyun體育官方網站 開云登錄網站生導師。主要從事軌道交通供電、電能質量分析及控制、電力電子技術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自然基金、甘肅省級項目、企業委托項目等30余項,在多個國內外學術刊物及會議上共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30余篇。先后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蘭州市科技進步獎、甘肅省教學成果獎等多個獎項。
馬來西亞彭亨大學(UMP)的副教授,在馬來西亞彭亨大學計算機學院擔任學術講師18年。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擔任學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和《國際計算機系統與軟件工程雜志》主編。目前是軟件工程研究小組的負責人。擁有豐富的碩士和本科教學經驗,是UMP和其他大學的學術項目委員會成員之一。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仿真建模,軟件代理,軟件可用性測試和綠色可持續性。
◆會議采用在線方式進行投稿,全程由艾思科藍進行技術支持,請點擊以下圖標投稿:
【連續六屆已EI檢索】第七屆先進電子材料、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國際學術會議(AEMCSE 2024)
【往屆會后3個月檢索】第六屆通信、信息系統與計算機工程國際會議(CISCE 2024)
【四大高校聯合支持】第四屆先進材料與機械電子國際學術會議(ICAMM 2024)
期刊有什么用?期刊作為學術研究和專業實踐中的重要出版物,扮演著多種關鍵角色,對個人學者、專業領域以及廣泛的學術社區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用途。
如何參加專業學術會議?參加學術會議對常見的一種學術交流方式,國內國際都會定期舉辦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一些學術會議,吸引各界學術人員進行參加,參會人員也可以安排自己的論文,含金量高的論文也可能被EI數據庫收錄,下面學術顧問具體分享參加學術會議的渠道有哪些?
如何判別學術會議等級?高校教師和研究生每天都會收到大量學術會議通知和投稿征文通知。當然,很多會議都不是免費的。有些人不明就里,出于好奇或沖動而投稿,造成論文的版權被“沒用的”會議占有而無法向“有用的”會議或期刊繼續投稿,而且還耗費大量會議費和差旅費,經常后悔晚矣。那么,什么是沒用的會議?什么是有用的會議?本文就此闡述如Kaiyun體育官方網站 開云登錄網站何判別學術會議等級。
如何設計學術會議海報?在參加學術會議的時候,制作一份會議海報來展示你的研究內容是十分必要的。海報是你與別人交流研究成果時的關鍵部分,也是成功科研生涯的重要元素。海報本身自帶許多優秀的特質:思路清晰、內容精練,并且極易引起他人的興趣。
【線上會議通知】第四屆電網系統與綠色能源國際學術會議(PGSG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