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劉飄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10月10日-12日,2024全國交通能源融合技術創新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
會上,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指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深入推進演變,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方向。“要推動可持續交通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需從推動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加快推廣低碳交通運輸工具、開展關鍵技術創新攻關等方面著手,不斷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對接新需求。”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李傳光指出,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有利于加快構建新型能源供應體系,保障國家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有利于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支撐國家“雙碳”戰略實施和美麗中國建設;有利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高質量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必須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加強行業規劃協同,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加強技術標準支撐,強化試點示范引領。”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剛號召與會單位和專家學者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政策,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優化交通能源結構,構建綠色智慧交通體系,共同為推動交通與能源創新融合技術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上,由長沙理工大學發起成立的全國交能融合產學研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正式揭牌成立。長沙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等41家單位成為首屆聯盟成員。
據介紹,未來,聯盟將聚焦交通、能源、電氣等行業重大科技需求,聚合產業鏈上下游智力資源,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促進交通能源電氣等行業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打造交能融合原創技術策源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賦能平臺。
長沙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付宏淵表示,學校將積極發揮盟主單位的紐帶作用,與聯盟成員單位共同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體系,積極推進相關行業產kaiyun體育全 kaiyun體育全站 Kaiyun登錄網頁站 Kaiyun登錄網頁業規劃、建設技術規范與標準制定,持續培育壯大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積極開展新型能源開發和儲能技術研發,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隨后進行的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嚴新平,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賈利民,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院長劉昕,長沙理工大學校長曹一家等專家學者分別作主旨報告,就交通能源融合的重要意義、戰略定位及實踐路徑深入研討,并為構建安全、智慧、綠色、經濟的新型交通能源融合體系建言獻策。
“交通強國建設和能源結構改革為交能融合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廣闊的市場需求和全面的技術支撐。”鄭健龍在報告中指出,發展交能融合的核心是先進儲能技術及儲能設備的回收再生利用等。
嚴新平建議,將水路交通系統與能源供給系統融合設計,納入國家水路交通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展水路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規劃研究頂層設計和標準體系構建。
“2025年,中國將進入各種新能源技術系統整合與協調發展新階段。”歐陽明高在報告中解讀了中國新能源發展優勢與挑戰,同時,他還對我國零碳貨運重卡市場前景作出了展望。曹一家在介紹長沙理工大學在交能融合領域的一系列探索工作時表示,學校將繼續在基礎理論、核心裝備、示范工程等方面積極推進交能融合,并開展多方合作,聚力交能融合人才培養,助力交通強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據悉,大會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長沙理工大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以“交能融合 服務強國建設”為主題,匯聚了交通、能源、電力、經濟等行業領域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500余名專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