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在 9 月 23 日上午舉辦的開幕式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汽車工業經濟技術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士華發布了《2024 中國(鄭州)新能源汽車生態伙伴關系研究報告》。
三、結合行業發展情況和趨勢,對鄭州市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提出幾點建議。
從市場格局來看,在政策、市場雙輪驅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躍遷式發展,銷量連續 9 年位居全球首位。2024 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 494.4 萬輛,滲透率提升至 35.2%,占全球市場份額約 66.5%。從單月銷量來看,8 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量滲透率提升至 54%,成為市場的主流。預計全年新能源銷量有望完成 1150 萬輛,2025 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提升至 50% 以上。
政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策層面,新能源汽車政策體系持續完善,并加速向使用端轉移。一是國補在 2023 年起全面取消,但以 2+2 形式 減免新能源汽車購置稅,驅動企業新能源化轉型步伐;二是以試點示范形式支持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發展,特別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助力加快突破燃料電池卡脖子難題,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換電試點,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和新模式發展;三是國家政策向充換電等使用端轉移,今年財政部等多部委先后開展縣域充換電補短板、車網互動試點等,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四是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另一方面,國家和地方政府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車出海。
產業鏈方面,新能源汽車三縱三橫技術路線,驅動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全面提升。目前,我國已構建全球一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動力電池領域,技術水平已達國際前列,固液態單體電池能量密度超過 310Wh/kg,混合固液態電池能量密度超過 360Wh/kg。
電驅動技術快速迭代升級,高壓化、集成化成為電驅動技術主要發展方向,比亞迪八合一電驅動系統、華為七合一電驅動系統加快推動集成化由傳統機械結構集成向電力電子深度集成發展。此外,車企加快研發分布式驅動技術,目前輪邊驅動技術已實現規模化應用,輪轂驅動在試驗車上實現搭載測試。
智能網聯感知系統方面,我國加快技術突破和產品國產化替代。激光雷達技術、價格優勢全面提升,我國已占據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份額的 84%。車載毫米波雷達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2023 年國產化率約 10%,森思泰克、深南電路、生益科技等技術水平顯著提升。
智能網聯決策系統層面,我國加快算法算力升級。一是端到端大模型逐漸成為行業遠期共識, 蔚小理 、華為、小米等企業加緊布局端到端解決方案;二是企業加快攻關車載操作系統卡脖子難題,小度車載 OS、華為鴻蒙 OS 等與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構建操作系統生態;三是車載計算平臺技術指標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另外,報告總結各省市汽車產業生態和產業集群建設取得的先進經驗。如廣東省聚焦汽車全產業鏈,打造綜合競爭力產業集群;北京市發揮政策優勢,以試點示范推動智能網聯汽車集群建設;上海市發揮整車產能規模優勢,培育一千余家規上零部件企業,構建整零協同的產業集群。
根據前期調研,協會對鄭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做了全面梳理,挖掘產業各環節優勢和短板,并結合國內產業發展趨勢和先進經驗,凝聚行業各專家的觀點,為鄭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首先從整體市場來看,2023 年以來,在比亞迪等新能源工廠導入、上汽新工廠建設助推下,鄭州市新能源汽車產銷實現躍遷式增長,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 31.6 萬輛,同比增長 350%,首次躋身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排名前十。
整車布局方面,鄭州市匯聚宇通、上汽乘用車、鄭州日產、東風日產、鄭州海馬、比亞迪等六大整車廠商,建成產能達到 151.5 萬輛,以整車為引領,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加快構建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此外,鄭州市在燃料電池領域具備國內先發示范效應,牽頭建設河南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截至 2023 年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 1569 輛,建設加氫站 25 座,規模僅次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位居國內第一梯隊。
產業鏈層面,鄭州市擁有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 200 余家,其中,核心新能源 三電 系統、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 30 戶。總體來看,鄭州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處于快速布局階段。
純電動系統產業鏈方面,鄭州市擁有相關核心零部件企業 22 戶,初步形成一定競爭優勢。其中,動力電池領域擁有弗迪電池、比克電池等 10 家電芯和上游原材料企業;驅動電機領域引進和培育比亞迪、鄭州智驅科技等 3 家企業,初步形成競爭力;電控系統擁有領越汽車電器、中電新能源汽車等 6 家企業,主要為宇通、上汽等提供配套,優勢明顯;電池包布局有明泰鋁業、敏惠汽車零部件 2 家企業;充電樁擁有中電新能源汽車、正榮恒能源科技等 5 家企業。總體來看,在整車企業帶動下,鄭州市純電動系統產業鏈形成一定競爭優勢,且發展潛力巨大。
燃料電池系統擁有相關企業 4 家。其中,電堆及系統產業鏈布局意昂新能源汽車,同時引進重塑、億華通等頭部企業,加快提升競爭力。正星科技股份具有儲氫罐及配件生產能力。整體來看,燃料電池系統相關企業較少,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政策支持和車輛推廣助力下,鄭州市有望進一步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打造完善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
智能網聯產業鏈相關核心企業有 6 戶。其中,決策控制系統產業鏈相關企業共 3 戶;信息通信系統產業鏈相關企業共 3 戶,處于跟隨環節。在智能網聯汽車準入與上路通行試點帶動,以及整車企業牽引助推下,有望引進并培育一批智能網聯零部件企業,助推產業發展。
第三部分,結合鄭州市產業發展優勢與短板,對新能源汽車生態高質量發展提出因地制宜的建議。
一是完善創新體系。支持宇通、海馬等企業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建立氫燃料電池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以比亞迪、上汽等頭部新能源車企為引領,進一步導入 三電 系統、智能網聯系統研發和生產布局,逐步完善全產業鏈技術體系。
二是做好本地企業培育。支持弗迪電池、上汽動力等企業與車企、科研機構聯合開發核心產品,壯大本地產業規模,提升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
三是加強新項目引進。基于鄭州市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規模化示范成效,帶動核心供應商布局重點項目。四是加快衍生產業建設。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應用,助力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產業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交通融合發展,助力 車路云一體化 建設。五是深化開放合作。發揮新能源汽車產能優勢,持續搭建面向全國的新能源汽車生態伙伴大會,向全國展示鄭州市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環境、配套資源的優勢,打出 中國中部新能源汽車之都 的鄭州名片,助推產業生態高質量發展。
陳士華表示,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已成為我國打造新質生產力、驅動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引擎,我們要錨定汽車產業生態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強化基礎零部件、基礎技術研發攻關,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共同構建安全穩定、互利共贏的產業生態體系,共享產業轉型升級新機遇,共創汽車產業發展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