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題:從“創新優勢”到“產業勝勢”——南京“2024全球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上的關鍵詞
南鋼焦爐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南京仙林合成生物創新谷、馬自達新能源汽車項目……在21日舉行的南京“2024全球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上,40多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投資總額達998億元。
“科技創新”成為這些項目的鮮明特質。“此次簽署的南鋼項目,總投資近50億元。”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文武說,中信將支持南鋼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
這是南京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2023年南京地區生產總值達1.74萬億元。軟件產業規模超過8000億元、智能電網產業規模超過3200億元,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為42.2%和57.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6.5%。
南京擁有豐厚的創新資源。據統計,南京高校、科研院所數量在全國居前,人才資源總量達381萬人。
豐富的科教資源、創新能力吸引諸多頭部企業在南京投資。GE醫療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說,南京有很多生物醫藥相關領域的院士和專業領軍人才,在生物醫學、組織工程等方面有較強的研發優勢,在安全性評價、臨床試驗等創新研發環節能夠為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
“南京已經發展出獨特的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姚期智給出的答案。“六年前,我被南京的科研環境和人才政策所吸引,帶著團隊來到南京,創立了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姚期智說,研究院不但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創業者,還推動一系列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
在21日的大會上,南京市應用場景創新服務中心和南京市場景創新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成立。“南京將以應用場景開放創新為重要抓手,加速產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南京市工信局局長葉榮生說,2020年以來,南京已累計對外發布應用場景超4000個,開放合作需求超1萬個,“應用場景”催生科創蝶變效應。
針對科創資金的“堵點”,南京市同日發布了總規模超2000億元的產業基金集群,預計將輻射帶動各類資本投資超萬億元。
“校地合作”是南京科創成果轉化的重要路徑。南京大學校長談哲敏介紹,2023年,南大與南京市簽署全面深化校地合作協議,在提升原始創新策源能力、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加大對接力度,已累計共建新型研發機構35家,獲得授權專利超1000件,孵化引進企業超1000家,實現成果轉化341項。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科創企業發展的“沃土”。位于南京市浦口區的華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芯片基礎產品生產的重點企業。為保障該公司110千伏變電站用電需求,國網南京市江北新區供電公司成立了專項服務團隊,為工程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時跟進項目進展,推動項目提前投產達效。
聚焦創新型企業孵化培育量質齊升,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0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超1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2.3萬家……南京持續構建成果轉化“新范式”,打造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南京市委主要負責人說,南京將聚焦更有突破性的制度設計、更具引領性的創新治理,涵養科技創新的良好生態,讓各類創新要素充分流動,向企業聚集,暢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經濟強的Kaiyun體育官方網站 開云登錄網站通道。